(1)AFP:甲胎蛋白:

(2)CEA:癌胚抗原

(3)CA:糖类抗原

(4)CA:糖类抗原

(5)CA:肿瘤抗原

(6)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

(7)CA:糖类抗原

(8)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9)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三项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12)胃蛋白酶原三项

01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02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CEA超过20ng/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

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03

CA: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19-9:升高多见于胰腺癌,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因此,其特异性不是特别高。

04

CA:糖类抗原

糖类抗原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卵巢上皮癌,同时也是疗效考核、判断有无复发的良好指标增高: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女性生殖系统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也增高;另外良性和恶性胸水、腹水中可见糖类抗原增高,妊娠前3个月内也有糖类抗原增高的可能CA:肿瘤抗原15-3升高多见于乳腺癌,此外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也可见升高。

05

CA:糖类抗原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

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

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06

CA:糖类抗原

CA(胃癌抗原)是检测胃癌和各种消化道癌症的化验标志!这也是一个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此指标升高不代表一定就是患了肿瘤主要见于胃肠道,卵巢肿瘤,对胃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敏感度较高,对胆道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亦有一定的敏感性。

07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

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目前首选的肿瘤标志物,灵敏度可达60%,特异性可达95%。它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08

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肿瘤标志物检测作为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检查的有力补充,能为肺癌患者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临床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CEA(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SCC(鳞状细胞癌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其中,CEA主要应用于腺癌和大细胞癌,CYERA21-1、SCC主要用于鳞癌,NSE和ProGRP都是用于SCLC的特异性标志物;NSE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对早期局限期SCLC敏感性低;在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中,也可出现NSE值异常升高;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含有NSE,溶血样本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不能使用血浆进行检测。

09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小细胞肺癌(SCLC)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报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小细胞肺癌的复发比临床确定复发要早4~12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前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异常增高而后者增高不明显。

10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三项

慢性前列腺炎对PSA的影响不及急性前列腺炎确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仅有15%的患者其血清PSA4ng/ml。血清PSA水平升高的程度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前列腺癌的筛查指标首选。

11

β-HCG: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检查介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胎盘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正常怀孕、早孕、绒毛膜癌、葡萄胎、宫外孕、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妊娠毒血症等。减低:见于先兆流产等。

12

PGI-PGII:胃蛋白酶原三项

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值有关;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因此,联合测定PGI和PGII比值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通过其血清测量值的不同,在各胃部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

绿岛体检

?

石家庄市中铁大厦4层

(翟营大街建明北路交口东南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yy/1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