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科研抗发炎远离大病慢病一
鼻炎、胃炎、肠炎、宫颈炎、关节炎……你知道,这是你的身体在“发炎”吗?
研究表明,超过50%的死亡与炎症疾病有关,比如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自身免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百病起于“炎”,这种看似不严重的“小毛病”,久拖不治也会致命。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认为,炎症因子PGE2对动物肌肉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深刻的影响,或许人们能够通过增强肌肉干细胞内的这一过程从而促进肌肉再生,以帮助肌肉损伤的人,甚至对抗自然衰老。
01
什么是炎症?炎症是把“双刃剑”
炎症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炎症是血管组织对于有害刺激产生的复杂的生物反应,俗称“发炎”,是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过程,其特征是激活免疫和非免疫细胞,消除病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与恢复来保护宿主免受细菌、病毒、毒素和感染的侵害。
通常情况下炎症对机体是有益的,但超出机体的调控范围就是有害的了。过度的炎性反应甚至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风湿免疫性疾病等。所以说,炎症反应也是一把“双刃剑”,面对炎症这种“小毛病”也要多加警惕。
02
造成炎症的因素有哪些
炎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反应,因为能造成炎症的因素有很多,如微生物、机体代谢产物、有害化学物质、异常免疫反应、死亡组织等等。
平时最常见的往往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前者可侵入机体细胞并将其杀死引起炎症,后者通过释放一种叫内毒素的物质激发炎症反应。物理创伤、烧伤、烫伤,以及化学试剂引起的腐蚀性损伤,则是直接破坏机体组织,进而引发炎症。此外,组织的长时间缺氧也能造成炎症。
03
炎症的局部疼痛和全身反应
“炎症”到底是什么样?一般来说,炎症的常见表现有局部和全身两种。
首先,炎症的局部临床特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五种,其表现的机制又有不同:组织发红是由于局部小血管呈明显而持续性扩张引起;肿胀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炎症性充血和渗出物积聚;局部发热是因为发生于体表或接近皮肤的炎症局部血流量增多,代谢增快,表面温度升高;局部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炎性介质缓激肽和某些前列腺素直接作用神经末梢时引起的疼痛。局部水肿和渗出物积聚引起组织内张力增高也可能是疼痛的重要因素;局部功能障碍是由于疼痛而反射性地抑制肌肉活动,以及局部水肿使活动受限所致。
其次就是炎症表现出的全身反应: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但要注意,某些病毒性感染和伤寒等炎症也可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
04
什么是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变质、渗出和增生是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这三种变化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一般早期炎症以变质、渗出为主,而后期以增生为主;变质属于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则属于抗损伤过程。急性炎症以渗出为主,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说到此处,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又是什么,它们又有何不同呢?
其实,这两者都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环境中的抗原自动调节的结果。例如,过敏反应、冻伤、化学刺激、感染、烧伤、创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等会引起急性感染。急性炎症发病急,时间短,仅几天到一个月。
而心血管疾病、风湿病、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疾病、肿瘤等会引起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大多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也可潜隐地逐渐发生,是由致炎因子持续存在并损伤组织引起的。
慢性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慢性感染、生活方式,社会和自然环境、肥胖、肠道菌群失调、高盐、高糖饮食,以及工艺有毒物质等。此外,有证据表明,在生命早期承受心理压力,例如辱骂、忽视、虐待、欺凌或生活在较差社会经济环境中,会增强神经对压力刺激的应激,从而上调炎症反应,影响免疫功能,并导致系统性慢性炎症发生。
无论急性炎症还是慢性炎症,在消灭病原体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过,急性炎症可以很快恢复,而慢性炎症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包括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
05
炎症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如何
通过炎症的病因我们知道了病毒和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那么炎症与感染之间到底关系如何呢?
想要探秘炎症和感染之间的关系,就要先来了解一下“感染”。感染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侵入宿主生物体组织并进行繁殖,宿主组织对这些微生物及其所产生的毒素的反应。感染是由微生物如病毒、阮病毒、细菌和类病毒,及更大的病原体如寄生虫和真菌造成的。
宿主可以借由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哺乳类宿主先通过内在机制对感染作出反应,常包含炎症,随后会产生适应性反应。因此,感染通常会引起炎症,但有炎症时未必一定有感染。伤口是否会发生感染不仅与生物负荷有关,而且与致病菌毒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也有关。由此可见,炎症并不是感染的同义词,即便有些炎症是感染造成的。
尽管感染是由微生物造成的,炎症是生物体对病原体的一种反应。但是,炎症是一种模式化的反应,因此其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内在的)的免疫机制,与适应性免疫相对,后者因特定病原体而不同。炎症不仅可以帮助集体抵御有害刺激,而且可以起到防止感染的作用。但如果炎症持续时间过长,即慢性炎症,则对人体有害。
06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都与炎症有关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当某种刺激出现时,炎症反应会暂时上调,待刺激被机体适应后,炎症活动就会消退,这对人们来说是有益的。
但也要注意,某些社会、心理、环境和生物因素的存在会阻碍急性炎症的消退,转而发展成低水平的、非感染性的、持续性的系统性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不同于急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组件的激活,它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免疫通路激活等途径,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脂肪肝、慢性肾脏病、阿尔兹海默症、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等均密切相关,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30年来,随着环境、饮食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致死性慢性疾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上20~30岁急性脑血管意外事件、青年2型糖尿病及癌症患者并不少见,而慢性炎症也被认为是“百病之源”。
07
有癌变风险的炎症
炎症作为一种沉默的“杀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且慢性炎症反应几乎参与了所有人体重大疾病的发生过程,比如,炎症与肿瘤的关系就很密切。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1/4以上的肿瘤发生相关。如果不受控制的炎症长时间持续发生,有可能成为癌变的“导火索”,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突变,为产生癌变提供有利条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炎症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尽管慢性持续性炎症相比急性一过性炎症对细胞癌变的影响更大,但炎性组织癌变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慢性炎症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手段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癌变的风险。
目前已知的认为会大大增加癌变风险的炎症包括:乙型、丙型肝炎→肝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慢性宫颈炎→宫颈癌等。其中慢性炎症性肠炎、胰腺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其他炎症多与细菌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幽门螺杆菌、HPV人乳头瘤病毒)有关,但以上炎症都是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放任其发展才可能造成的后果。
08
慢性炎症从何而来
人体是由60兆亿至75兆亿个细胞组成的,维持细胞的修复、活化、再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一个人在中青年时期细胞功能及活力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老。中老年人的系统性慢性炎症状态,部分就是由细胞衰老所引起的。
衰老是一个机制颇为复杂的多环节生物学过程,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氧化应激学说认为衰老早期阶段,低剂量的活性氧能够激发机体保护性的压力应激反应,延缓衰老;当年龄增加,衰老相关的氧化损伤在体内持续聚集,超过了机体的清除能力,这些蓄积的活性氧加剧衰老相关性DNA损伤,加速细胞的衰老。此外,端粒功能异常、表观基因组破坏、有丝分裂信号异常等内源性因素亦加速了细胞的衰老。
外源性因素包括环境,慢性感染,微生物组失调,饮食,社会和文化变化以及工业毒物等。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医疗系统的完善这些外源性因素与慢性炎症之间的关联需进一步验证。但有一点,现代化城市建设环境中PM2.5与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相关,研究表明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COPD住院率增加3.1%,COPD死亡率增加2.5%。
《09-17待续......》
原文刊发于《自我保健》
许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赵福涛(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蒉纲(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朱振航(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zl/13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隐于民间老中医罗先生方子不保密,能救人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