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承认,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它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现代肿瘤治疗主要有五大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任何一种治疗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副反应,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的那点事。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9个/L。它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肿瘤进展或肿瘤治疗过程中,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和破坏增加,临床表现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总数低于×/L,并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出血后临床症状。

1.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多种,如:肿瘤细胞侵犯骨髓、抗肿瘤治疗、感染、免疫因素、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恶性肿瘤细胞抑制骨髓造血,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胃癌、结肠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直接侵犯骨髓,正常的造血组织被替代,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肝癌、转移性肿瘤患者可出现脾大,脾功能亢进,使得血小板破坏增加。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肿瘤化疗药物无选择性的杀伤作用,使正常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受到损伤,造成骨髓抑制。外周血象呈全血象减少或1~2项减少,尤其是血小板减少。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通常呈V型,化疗后第10~14天开始减少,21天后回升。电离辐射可以影响骨髓造血,因此放疗患者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除了放化疗外,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主要有:皮下小红点,皮肤不明原因淤青,拔针后按压很长时间还是出血,受点小伤就容易流血或淤青。尿液颜色呈现红色或粉红色、黑便或血便、牙龈出血或流鼻血等表现。血小板减少不断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治疗无法按期进行,导致化疗延期或化疗药物减量。一旦延长化疗,会导致肿瘤细胞快速增殖从而导致复发,最后影响治疗结果,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升血小板治疗也会增加肿瘤治疗费用。

血小板数值多少时,比较安全?理论上一般认为,血小板浓度低于50×10^9/L时,存在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可能有皮肤粘膜出血,月经增多等;同时患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而临床经验表明,外周血小板计数为30×10^9/L及以上时,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出血。血小板浓度低于20×10^9/L时,自发性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大,最危险的是突如其来的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现在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除了输注血小板外,升血小板的药物主要有口服药和针剂,包括以下四类:⑴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如:百杰依和特尔康等);⑵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如:特比奥);⑶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罗米司亭、艾曲波帕、海曲泊帕和阿伐曲泊帕等);⑷中成药(如:咖啡酸片、升血小板胶囊等)。

须注意的是,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小板和不良反应。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属于炎症因子范畴,对心脏及肾脏有一定损伤,建议肾功能受损者,或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属于大分子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能产生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中和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生物活性,使患者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与传统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更进一步的是,新一代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属于小分子非肽类药物,不会产生中和性抗体和交叉反应,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和抗体的出现。其次,它不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竞争结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在血小板生成上与血小板生成素具有累加效应。

4.输注血小板的指征及风险

患者发生出血或者血小板≤10^9/L时,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人体内血小板的生存期为7~9天,利用采血机抽取的新鲜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后通常只能存活2~3天。虽然通过输注血小板能暂时缓解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但这种作用短暂且不持久,同时还可能带来感染、产生抗体、无效输注等问题。在此,强烈建议临床医师和患者谨慎选择输注血小板,在出血事故抢救时,为患者留下最后一道生命的防线。

5.血小板减少的全程管理

⑴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症状:如有无瘀点、瘀斑、紫癜,有无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或呕血、黑便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和医生联系进行血常规检查,一旦血小板下降,就要采取规范化的治疗。

⑵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休息,活动时动作幅度要轻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拉伤、扭伤引起出血。不许抠鼻子,擤鼻涕时不要太用力,用软牙刷刷牙,不用牙签剔牙。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必要给予镇静药物。

⑶饮食调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食物宜软,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含微量元素铁较多的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产品等。食疗原则以补气养血,滋阴凉血、止血为主。此外,禁食坚硬、辛辣及带骨刺食物,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食生冷食品,食物均应经过煮沸灭菌,以防消化道感染。

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是伴随肿瘤及其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毒副反应,一般肿瘤治疗结束后会慢慢恢复。但也需要时刻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zz/1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