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冰城的最低温

再次验证了“一年最冷是三九”

这样的天儿冷得难出手

“泼水成冰”堪称奇景

“青丝发出门变银发”

大家出门更是“全副武装”

可是哈尔滨天气却又像“过山车”

14日最高温猛升至-3℃

但是大家可别高兴太早

先是

冷飕飕的偏北风吹起来

哈尔滨冬天的大风

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里

那简直就是刀割一般

还没完

省气象局发布降雪大风预报

预计14日到15日白天

我省大部分地区自西向东有一次明显降雪过程

主要降雪时段在14日白天到夜间

降雪同时大部地区有4~5级风

有风吹雪现象

最小能见度低于米

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做好预防工作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身体最脆弱的时节,但也是养生进补的最好时机之一。日常饮食、起居以及身体调理都需要格外重视。

大冷天,7大器官最易崩溃

最冷时节,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会很容易“生病”。

血管遇冷易变脆

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

建议:时常测量血压、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吃些山楂、黑木耳、金橘、大蒜、洋葱等能疏通、软化血管的食物。

心脏最怕温差大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建议:外出要保护好头部和手脚,尽量佩戴手套、帽子和围巾;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肺雾气最伤肺

冬季清晨雾气浓厚,寒冷、干燥的空气经过肺才能进入人体,此时不加以防护,很容易诱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建议:冬季晨练不要太早,最好等9点左右、雾气散去后再锻炼;雾霾天外出要戴上口罩;积极补充水分也有助养肺。

胃代谢会变慢

冬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胃本身就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负担。

建议:多吃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有助增强御寒力。怕冷的人,可适当放些葱、蒜、生姜;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配上白萝卜。

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低温下,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显著增强,使前列腺腺体收缩,容易造成慢性充血,导致尿道内压力增加。

建议:不憋尿,注意小腹部及后腰部的保暖,不要坐在石凳上;吃一些对前列腺有益处的食物,比如西红柿、苹果等。

鼻子病菌易入侵

鼻粘膜的黏液分泌在冬季会减少,鼻子的“屏风”作用也会减弱,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去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几率。

建议:睡前用温淡水盐水清洗鼻腔;或将热水倒入杯中,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约十分钟,早晚各一次,能滋润、清洁鼻粘膜。

耳朵御寒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脚部都处于神经末销,血流量少,到了寒冬格外怕冷。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

建议:外出时最好带上耳罩,进入室内时可以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敷贴,以免加重症状。

“三九天”有它独特的养生之道,

衣食住行都有所讲究。

不管你身处哪里,

此时精心调养、合理膳食、

运动得当,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运动起居:早睡晚起调时间

1

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就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尤其是老人。

从中医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而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2

护好五大部位

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寒冷的天气会连累这5个脆弱部位,引发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

专家提醒,尽量穿高领衣服,外出戴围巾;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可以在肩膀上搭一条毛巾;腰和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个护腰或护膝,穿上棉背心;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3

越冷越要多喝水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就会减少。

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4

运动选在下午三四点

冬天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早上太阳没出来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建议,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

5

运动后喝点热糖水

冬天运动完要做拉伸,喝点热糖水,运动后半小时洗个热水澡。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医院就医。

饮食:冬至后做4个改变

1

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摄入

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

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

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研究表明,饮食中增加铁的摄入,抗寒能力会增强。

需注意,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时,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2

饭前喝碗热粥、热汤

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

3

零食首选坚果

坚果多半在秋天成熟,因此也算是秋冬季节的应季食品。坚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都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

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天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缺陷。因此,天冷的时候,不妨把饼干、点心等零食换成坚果。

需要提醒的是,坚果最好选原味的,且每天吃的量别超过一小把。

4

多吃深色食物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保护视力。

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来源:央视新闻、生命时报、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招商

|小编:金泽

|编审:友谅

|审核:孟祥明 张锐

赞赏

长按







































郑华国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yf/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