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线索提供、商务合作

我爱我家

公公:张元培,现年93岁,退休工人,当年是八级机修技工,在涞源小有名气

婆婆:李春芝,现年86岁,退休工人

二哥:张昌明,矿山机修工

二嫂:王小玲,涞源电厂会计

侄儿:张天然,现在涿州工作

丈夫:张昌顺,私企司机

我:刘冬红,涞源职教中心教师

女儿:张欣然,教师

我们这个家庭是现代社会少有的大家庭,我和丈夫结婚30年以来,一直与公婆哥嫂生活在一起,我家现有8口人。婆婆总是向远在东北老家的大姑姐、小姑子,向在北京工作的大伯哥夸两个儿媳懂事、明理、孝顺,让他们放心;总是向街坊邻居及亲友们夸两个儿媳勤劳、善良、朴实、听话、能干,惹得邻居老太太们个个羡慕嫉妒不已,说:“你命真好,娶了这样好的两个媳妇”。我也总是跟同事不断夸婆婆的公正、开明、善良、吃苦、无私、奉献、慈爱、宽容等等,同事们都说:“你命真好,遇到这么好的婆婆”。在我们家里,公婆待儿媳如同亲生女儿,儿媳待公婆如同亲生父母,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妯娌之间亲同姐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我们非常幸福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我们幸福,我们快乐,我们和谐,我们和睦。我爱我家!

婆婆18岁那年,带着未满周岁的大女儿同丈夫一起从东北来到河北涞源斗军湾煤矿,支援山区建设。远离父母,远离家乡亲人,婆婆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操持家务,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公婆是朝鲜族人,婆婆继承了朝鲜族女性所有的优良品性,温良贤淑,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她对丈夫百依百顺,温柔体贴,言听计从,对丈夫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致。后来,儿女增多,婆婆的负担更重了,白天工作,下班之后,婆婆背着孩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补衣服。一个瘦弱的身躯支撑着一个大家庭的重负,但婆婆没有丝毫的怨言,总是默默地劳作着,奉献着,堪称贤妻良母的典型。

再后来,儿女们都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婆婆的头发也白了,背也驼了,脸上爬满了皱纹,望着墙上婆婆年轻时的照片,那个大家公认的漂亮的美女如今已老态龙钟,想着婆婆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我的内心一阵阵酸楚。结婚30年来,与婆婆朝夕相处,深切感受到她对丈夫的爱,对儿女的爱,对家庭的爱。她的辛劳付出,她的无私奉献,让我从内心深处对这位母亲感激和敬佩,婆婆的言行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也影响着我们。婆婆是榜样!

积劳成疾,多年的辛苦劳作让婆婆患上了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疾病,近几年每年都要住几次院,婆婆住院其间,二哥、二嫂及我们夫妻轮流守护侍奉照顾,二嫂和我为婆婆洗脸、梳头、喂饭、端屎、倒尿。医院吃不好,我们回家给她熬小米粥,包饺子馄饨,做新鲜蔬菜,医院跑几个来回,但我们没有丝毫怨言,总是耐心细致周到的呵护,只盼着婆婆能早日康复。同病室的病人及家属都误以为我们是她的闺女,知道真相后都非常感慨,非常感动。有一次公公得了急性前列腺炎,我和丈夫凌晨3医院,由于治疗及时,免除了做手术的痛苦。还有一次,公公干活不慎摔伤了腰和两肋,卧床不能动,婆婆和两个儿子悉心照顾,耐心护理。我给公公熬蔬菜粥,骨头汤,公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奇迹般地,83岁的公公躺了半个月就能下地了,让我们欣喜不已。

公婆每年过生日,我们都精心挑选他们喜欢的礼物,并邀请几位亲朋好友在家里或饭店举办一个小型宴会,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孝心和爱意。婆婆爱操心,常常思念不在身边的儿女,我就经常劝解开导婆婆,并经常陪婆婆看电视、聊天、解闷。婆婆现在几乎离不开我,我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和依靠。如果学校没事情,我总是按时回家,在我回家的点儿,婆婆经常在大门口张望等候,远远望着婆母的满头白发和微躬的身躯,一种被关怀被宠爱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让我不由想起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妈妈在胡同口迎接的情景,内心无比温暖。老人为我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做儿女的真的要多陪伴、多孝顺、多理解、多宽容,多想想老人的不容易,向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们,精心、细心、悉心、耐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尽孝道,让父母安享晚年,让自己少有遗憾。

我和丈夫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结婚之初,我和丈夫约法三章:第一,没有原则问题,谁也不许说离婚二字,以免伤感情。第二,若有矛盾,以理服人,不许动武动粗。第三,孝敬双方父母。丈夫欣然应允。丈夫是个非常正义、朴实、顾大局、讲道理的人,我在学校当了7年班主任和2年年级组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十分辛苦,顾家相对较少,丈夫非但不抱怨,还说:“年轻就得多干点,要以事业为重。”后来,我做了学校中层领导,工作更忙,还经常出差,丈夫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并说:“在其位谋其政,好好干,不要辜负了领导的重用和信任,辜负了学生和家长的期待。”

将心比心,我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在私企工作,一年天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我也非常理解,总是尽自己所能包揽家里的大事小情,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他的老板和同事无不称赞他是一个难得的好员工,称赞他有一个通情达理的贤内助。在闲暇或假日里,我就精心照顾大家庭和小家庭,照顾丈夫和孩子,让家人感受到爱的温暖。结婚30年来,有过脸红,有过意见不统一,有过生气,也有过争吵,但从没有打过一次架,也没有说过一次要离婚的话。两个人从两个不同的家庭走在一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尽相同,脾气、性格也可能大相径庭,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有矛盾非常正常。但只要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宽容、互相忍让、互相迁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化解不了的矛盾。我们对外人都可以客客气气、和颜悦色,何必对亲人反而横眉冷对、睚眦必报、进行伤害呢?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之间要珍惜这千年的缘分啊!丈夫喜武好动,我喜文好静;丈夫孔武有力,我温柔细腻;丈夫憨厚朴实,我浪漫多情;丈夫深沉内敛,我浮夸张扬;丈夫勤俭节约,我铺张浪费等等。尽管有太多的不同,但我们夫妻恩爱、幸福、和谐、和美。

我们是个大家庭,相当于三个小家庭在一起生活,但我们从没有在经济上闹过矛盾。平时生活,婆婆负责买粮油,我和二嫂负责买菜。婆婆没有给我们规定每月必须花多少钱,我和二嫂总是自觉的多买,谁也不斤斤计较。婆婆经常笑着说,我们家的菜比菜店的都多都全。不记得有多少次,我和二嫂买了相同的菜品。我们各自买了新鲜的水果,也都给父母和对方留一些。大姑姐、大伯哥过年过节带回的礼物,婆婆给我们和两个孩子均分,谁也不会计较多少。平时家务活,我们都是抢着干。我们谁先下班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换衣服帮着做饭,谁也没有因为干活多少有怨言。二嫂上班路途较远,每天她下班到家的时候,我们的饭菜已经上桌了,她就抢着刷锅洗碗,周六、周日她休息的时候,就给全家做好吃的,改善生活。与公婆在一起并不难,而像我们这样妯娌之间和睦相处,又同时与公婆在一起的实属罕见,而我们做到了,并且一直在一起生活了已经30年。经济上不计较,劳动上不计较,比着孝敬公婆,互相为对方着想,妯娌也能和睦相处。这么多年我和二嫂互尊互敬,互谅互让,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堪比姐妹。

由于我们一直与公婆生活在一起,所以孙子,孙女与爷爷奶奶感情特别深。以前,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好几天,女儿也一直跟着奶奶,我毫无牵挂,非常放心。由于奶奶和丈夫的支持,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侄儿与女儿相差一岁,从小我给他们讲故事,给他们辅导功课,领他们一起玩耍,他们相处特别融洽,总是互相帮助,互相忍让,不像有的独生子女那样自私无情。我经常对女儿和侄儿说:“奶奶这辈子太不容易了,她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奶奶,一定要孝敬奶奶。”女儿侄儿也特别听话懂事,从不惹奶奶生气。现在,侄儿已在涿州参加工作,每次回家总给爷爷奶奶买他们爱吃的东西。女儿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时常给奶奶打电话问候一下身体和生活起居,节假日回家,还帮着做饭做菜做家务。奶奶高兴的逢人就夸,说孙子、孙女懂事孝顺。过年过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一个家庭,有老人,就有根,有依靠,有主心骨,有凝聚力,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吧,孝顺他们,爱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图文:旗袍女人

涞源县博爱学校联系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yy/1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