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溶液 http://m.39.net/pf/a_4618878.html

张大爷今年64岁,高血压病史两年,期间一直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但降压效果并不理想。

近几个月在朋友推荐下,张大爷调整了降压药,开始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但降压效果仍旧欠佳,血压波动明显。血压控制不佳,加之出现的一系列如胸闷、头痛的不适症状,令张大爷忧心不已,医院。

医生给张大爷制订了新的联用药物方案,连续服用两周后,降压效果仍不显著,张大爷着急了,并对降压药的药效产生质疑。

之后张大爷刷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尖锐地指出西药不具备可靠的降压效果,所谓的降压药不过是一场巨大的骗局。这样的言论调在以前张大爷是绝对不信的,但眼下服药血压仍降不下去,便不由地信了几分。

加上文章后续又说,降压药不仅不能降压,甚至还有致癌风险,并附上了一份研究数据,指出那些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整体患癌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看到这里,张大爷坐不住了,研究数据看起来是真的,而且他服药多年也确实没明显效果,难道西药降压真是个骗局?长期服用降压药又真的会致癌吗?

降压药真会致癌?

西药降压是骗局,长期服用还能致癌?这样的论调多少有些阴谋论的味道,也许会有人反驳许多阴谋论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但是,今天你可能会失望了;降压药并不会致癌,以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降压药并不含有任何致癌成分,也就不存在致癌一说,之所以有这种言论,应当来自早年的一项综合分析。

年11月,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近60年来降压药物的实验数据,针对主流降压药的致癌风险进行了一次综合评估。此次分析共涉及70组对照实验,涉及受试者达3万余人,最终得出结论:市面主流的几大降压药增加的致癌风险与安慰剂无异,但ACEI和ARB的联用确有增加致癌风险的可能,但总体作用不显著。

这项分析最终被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在之后的年,《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在长期使用降压药物有前提下,普利类药物的总体致癌风险要高于沙坦类药物。

其实光看这两项分析实验本身,就能发现所谓的“降压药致癌”这一说法有些站不住脚,因为这两项研究均未指明“降压药有确切致癌风险”这一论点,所谓的致癌风险只是相对的。毕竟这些实验对象本就多为老年人,而又有相当多的数据表明老年人的患癌风险总体高于年轻人群。

干扰因素过多,加之实验的时间跨度也未达到肿瘤发生所需的时长,所以那些患上癌症的实验对象,是否是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还真的很难说。

再有,曾有学者发表类似言论之后不久,美国药监局(FDA)便出来辟谣了,指出所谓的“增加致癌风险”的说法并不存在可靠性。

而在去年,又是《柳叶刀?肿瘤学》,其发表了一项大型的综合分析评估,该分析涉及了过去50余年的大量对照研究,涉及超过26万名受试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不管是普利类药物,还是沙坦类药物,亦或是利尿剂等其他类型的降压药,均不会提高额外的致癌风险。

看到这里,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可能致癌的朋友可以放宽心,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降压药的药效问题。毕竟降压药就算不致癌,可没有药效也不行。那么,西药降压真的是个骗局吗?

西药真不能降压?

降压药吃了几年,每日都是按时按量服用,可血压还是控制不好,就算是几种降压药联用,仍旧收效甚微。有这种烦恼的朋友可能不在少数,但若仅因为这样就武断地认为西药降压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也不应该,毕竟也有相当多的人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很好。

长期服用降压药但血压控制不理想,很可能并非药物本身的问题,而是患上了难治性高血压。严格来说,难治性高血压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特殊的高血压,指的是在合理用药(大剂量的联合用药)的前提下血压仍未降到理想阈值。

发生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样的,有时可能是联合用药方案不适合,有时也可能是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又服用了其他可引起血压波动的药物,这一问题往往不被人注意但又不可忽略。

比如若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同时服用了非甾体抗炎药,血压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这种波动在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的老年人会更明显,而这一类人群也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非甾体抗炎药本身应用广泛,但在服用过程中会释放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分泌,血压自然会随之升高。

口服避孕药也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降压药的正常药效。这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与孕激素,而有研究显示外源性的雌激素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血管紧张素的分泌,导致血压升高。一般来说,因口服避孕药导致的血压升高,发生率在5%至15%不等,停药三个月至半年即可恢复。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情况外,促红细胞生成素、糖皮质激素、麻醉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均有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影响降压药的药效。而如果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并未服用其他药物,但血压仍控制不佳,那就有可能是生活方式问题。

血压的控制需要长期健康管理,除了服用降压药物外,保持合理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重要。高盐饮食、饮酒不加节制、缺乏锻炼、肥胖、经常性熬夜、长期处于高压之下等等,都会导致血压波动,影响降压药的药效。

那如果在合理用药且生活方式良好的情况下,血压依旧居高不下呢?

还有最后一种情况,虽然比较少见仅占5%,但也不是没有,那就是继发性高血压。事实上,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它的发病原理并不十分清楚,高盐饮食、长期情绪紧张等等只是诱因,而这类具体病因不清楚的高血压,统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区别,它有具体病因,属于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是肾实质性高血压,其发病基础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导致的水钠潴留、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多有关。除肾实质病变外,肾动脉狭窄所引起的肾血管高血压也较为常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疾病也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导致血压控制困难,即便服用降压药也效果欠佳。

看到这里,大家也就心中有数了,西药降压显然不是什么大骗局,因为降压药能否起效取决于多种因素,若有其他因素干扰,即便长期服用也效果欠佳。那么,怎么吃降压药才能将血压降下去呢?

降压药这样吃,血压才能降下去

降压药想要发挥最好的效果,一定是建立在合理用药同时注重生活方式调节的前提下,以下这些点要注意。

(1)合理用药

主流的降压药有5大类,适用人群各不相同,需要根据血压高低、药物耐受、不良反应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之后需遵从医嘱,定期定量服药。

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常吃降压药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就是因为依从性不高,一旦血压降下来了就停止用药,或者在短时间内私自更换药物,这些都会导致药效打折扣。

(2)调整生活方式

想要控制好血压,服用药物和调整生活方式一定是双管齐下的。调整饮食这点自不必多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一定是低盐、低脂、低糖的。

除了合理膳食,还一定要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基础之一,肥胖者血管内易有脂肪沉积,影响血管通畅性,促使血压升高;肥胖者还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升高血压。

所以,想要血压降下去,每周要进行至少三天的中高强度运动,若有心脑血管疾病,则需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此外,控制情绪、戒烟戒酒亦可帮助血压的控制。

(3)积极控制原发疾病

针对继发性高血压,光是服用降压药是不够的,需要解决源头问题,控制原发疾病,才能确保血压的稳定。

写在最后

所谓的“降压药有致癌风险且已经被证实”的这类言论,其实是断章取义的说法,部分降压药相比其他降压药确实会增加致癌风险,但对于本身不含致癌成分的降压药来说,原本的致癌风险就是微乎其微的,更不必说实验可能存在的干扰项。

至于西药降压是骗局这种说法,就更加没有根据了,毕竟想要控制血压并不能只依靠降压药,如果不改善生活方式,不治疗原发病,光是降压药也解决不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聪水,余振球.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更新与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46(06)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zl/1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