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38248.html

前列腺综合性治疗措施应如何选择?不同分型如何治疗?

年《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推荐前列腺炎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1.Ⅰ型前列腺炎

Ⅰ型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而紧迫的。

一旦得到临床诊断或血、尿培养结果后,应立即应用抗生素。开始时可经静脉给药,待患者的发热等症状改善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疗程至少4周,症状较轻的患者也应使用抗生素2~4周。

伴尿潴留者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引流尿液,也可采用细管导尿,但留置尿管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

伴脓肿形成者可采取直肠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引流、经尿道切开前列腺脓肿引流或经会阴穿刺引流。

2.Ⅱ型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

Ⅱ型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评价应以症状改善为主。

(1)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辅导有积极作用。患者应戒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憋尿、久坐,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2)药物治疗

最常用的三种药物是抗生素、α-受体阻滞药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其他药物对缓解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①抗生素

Ⅱ型前列腺炎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穿透前列腺的能力选择抗生素。前列腺炎确诊后,抗生素治疗的疗程为4~6周,其间应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的疗效评价。疗效不满意者,可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不推荐前列腺内注射抗生素的治疗方法。

ⅢA型前列腺炎推荐先口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只有当患者的临床症状确有减轻时,才建议继续应用抗生素),推荐的总疗程为4~6周。部分此型患者可能存在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或人类脲原体等细胞内病原体感染,可以口服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

ⅢB型前列腺炎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

②α-受体阻滞药

α-受体阻滞药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因而成为治疗Ⅱ型/Ⅲ型前列腺炎的基本药物。

推荐使用的α-受体阻滞药主要有:阿夫唑嗪(alfuzosin)、多沙唑嗪(doxazosin)、萘哌地尔(naftopidil)、坦索罗辛(tamsulosin)和特拉唑嗪(terazosin)等。

α-受体阻滞药可能对未治疗过或新诊断的前列腺炎患者疗效优于慢性、难治性患者,较长疗程(12~24周)的治疗效果可能优于高选择性药物。

α-受体阻滞药的疗程至少应在12周以上,α-受体阻滞药可与抗生素合用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合用疗程应在2周以上,之后停用抗生素,继续应用α-受体阻滞药10周以上。

③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不适。

④植物制剂

常用的植物制剂有普适泰、沙巴棕及浸膏等。

⑤M受体阻滞药

对伴尿急、尿频和夜尿,但无尿路梗阻的前列腺炎患者,可以使用M受体阻滞药治疗。

⑥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对合并抑郁、焦虑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列腺炎的同时,可选择使用抗抑郁及抗焦虑药治疗,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些药物的处方规定和药物不良反应。可选择的抗抑郁及抗焦虑药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和苯二氮?类等药物。

⑦中医中药

推荐按照中医药学会或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规范行前列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3)其他治疗

①前列腺按摩

推荐为Ⅲ型前列腺炎的辅助疗法,Ⅰ型前列腺炎患者禁用。

②生物反馈治疗

为可选择性治疗方法。

③热疗

尚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对未婚及未生育者不推荐使用。

④前列腺注射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灌注或经直肠灌注治疗

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其疗效与安全性。

⑤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手术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很难起到治疗作用,仅在合并前列腺相关疾病有手术适应证时选择上述手术治疗(如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巨大膀胱结石等)。

如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首选治疗方法:①行为训练,包括膀胱训练、定时排尿;②一线药物治疗,如托特罗定(Tolterodine)、曲司氯胺(Trospium)、索利那新(Solifenacin);③其他可选药物,如M受体拮抗药(奥昔布宁、丙哌唯林、普鲁苯辛等)、镇静、抗焦虑药(丙米嗪、多虑平、地西泮等)、钙通道阻滞药(异搏停、硝苯地平)、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药(吲哚美辛)等。

目前比较公认的前列腺炎治愈标准为:①患者的自觉症状完全消失;②肛门指诊结果为前列腺正常或改善;③定位分段尿检结果正常;④前列腺液涂片染色正常,细菌培养转为阴性;⑤前列腺液常规镜检白细胞0~10个/HP。

本文引自《前列腺炎马全福观点》

编著:马全福著

本书大致介绍:前列腺炎疾病看似简单,但在临床中诊疗却有很大困难,本书作者重点参考了近3年来发表的有关前列腺疾病的新理论、新知识,以及临床治疗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近40年的临床经验,分别介绍了前列腺炎流行病学与病因学、前列腺炎诊断与所面临的困难、前列腺炎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分子影像学新技术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的诊断,以及前列腺炎最新进展等。突出对新知识的理解及新技术的应用,以期给读者带来更多获益。

戳“阅读原文”微店购书!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zz/1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