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医案,晏鸿杰整理评按

喻某,男,19岁,外地某高校男生。初诊:年5月1日,五一节来昆明就诊。

前列腺炎伴尿路感染一年余求治于云南中医学院汪剑老师处。自诉尿频、尿急、尿不尽,小便色黄味重,小便后烧灼疼痛难忍。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拟方:六味地黄丸合四妙丸加减。

二诊:年5月22日。

上方后诸症大减,已无痛感。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

拟方:柴胡疏肝散加味。

按:

相火一词,出至《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显明于右,以无为应天而治,相火退行于下,权宰相代天行化。

而丹溪言相火“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笔者认为相火于天,守正位而衍万物。春之时,相火破土初升,以养生;夏之时,相火升而热极,以养长;秋之时,相火敛而肃降,以养收;冬之时,相火归藏于地,以养藏。

于人,相火升而肝能疏泄,极而心能显明,敛而肺能宣降,藏而肾能温养,暖而脾能化物。一如丹溪言“而相火者惟有俾补造化,而为生生不息之运用尔,何贼之有?”,此相火之能也。

然,相火其性暴悍酷烈,《格致余论·相火论》中言:“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此相火之性易起,五志行运失常,则相火妄动,即为火,动则煎阴,此相火之害也。

故《丹溪心法·火》中言火证“轻者可降,重者则从其性而升之。”并提出火证的三大治则:实火可泻、虚火可补、火郁当发十二字真言。

而丹溪先生善用补阴降火之法,补用地黄、龟板、知母、花粉之类,降用黄芩、黄连、黄柏、山栀之类。此相火之治也。

本例患者其脉弦滑,其舌淡红,其苔薄白腻,其症便黄味重,溺时疼痛,此相火越位而妄动,伤阴耗精,兼脾胃之湿下注化热之病。

是以知柏地黄丸甘凉润滋,固护本真;四妙丸利湿清热,泻以助补;瞿麦车前通淋泄热;并以柴芩兼清少阳;另概其病久加黄芪以扶正,桃仁以活血。

《傅青主女科》言“实火可泄,而虚火宜於补中清之,则虚火易散,而真火可生。倘一味清凉以降火,全不顾胞胎之虚实,势必至寒气逼人,胃中生气萧索矣。胃乃二阳,资养五脏者也。胃阳不生,何以化精微以生阴水乎!”此中之理也。

然阴气难成易亏,是所以丹溪先生云“儒者立教曰∶正心、收心、养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医者立教∶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动于妄也。”是故,相火之治,除药食之疗,还当清净自守,使五志安和,则相火动而不妄,自不为害。

(云南中医学院级中医定向班晏鸿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zcgd.com/zcmbzz/14655.html